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系列财经话题备受瞩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此,我们遴选了全面注册制改革、数字经济发展等八个重点话题,邀请专业人士畅谈,激发思想动能。
全面注册制开启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2月17日,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面注册制改革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加强全链条监管,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并购重组、再融资、退市等一揽子改革,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注册制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市场拥有发行决定权和定价权。入口端条件优化、手续简化,企业上市效率大幅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核心作用,投资者结构将发生变化,长期投资者将深度参与新股价值发现,形成有利于科创企业和整体行业发展的良好投融资生态。
“全面注册制改革是涉及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变革。”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更加透明高效的审核注册机制,让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既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也拓宽了长期资金入市渠道,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
同时,监管部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有助于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强化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实施退市制度,有利于持续推动优胜劣汰,实现资本市场新陈代谢,从而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朱建弟表示。
田轩表示,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中介机构执业责任进一步压实。同时,退市常态化将推动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自身治理,提高发展质量。
在全面注册制下,按照“申报即担责”原则,中介机构以“质”取胜将成为趋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改革将促进行业不断提高研究和投资能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
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并提出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一个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胜利完成,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国资委数据显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中央企业共推动4组7家战略性重组,法人存量压减44%,全国省属国有企业有116组347家实施战略性重组,开展专业化整合2150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称,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步。国资委将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他强调,要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内容来看,在国有资本层面,就是要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增强核心功能,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功能;在国有企业层面,就是要完善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对记者表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需聚焦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等方面。而无论是战略性重组还是专业化整合,目的都是优化产业布局,因此,未来相关重组整合将集中于创新发展、产业链补链强链,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金融双向开放
“走出去”“引进来”再提速
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RQFII/QDII等)、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等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实现了中资机构“走出去”和外资机构“引进来”,为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互联互通机制方面,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陆续通车,内地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建立起联接机制,两地投资者得以买卖对方交易所规定范围内的股票和债券。
与此同时,沪伦通也进一步拓展优化,境内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德国市场。除此之外,全面取消证券、期货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
得益于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资产价值备受全球投资者认可。全球主流指数纷纷抛出橄榄枝,A股相继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公司,彭博巴克莱、富时罗素和摩根大通三大全球债券指数公司已纳入在岸人民币债券。
“股债两市陆续纳入全球主流国际指数,对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朱建弟表示,由于上述国际指数是全球投资经理采用最多的投资参考指标,对于纳入国际指数的相关中国A股股票和债券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带动境外相关指数基金进行相应的被动配置,并可以吸引更多主动型增量资金加入投资,从而直接带动投资中国股债两市境外资金的快速增长。
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表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应当继续优化和拓展互联互通等跨境投资渠道,丰富跨境投资的产品供给和配套制度,为中外投资者带来更便捷、更畅通的参与体验。
数字经济发力
新业态新模式将蓬勃发展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已深入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数字经济”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成为畅通经济循环、激活发展动能、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跃,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能力增强、成长潜力释放,数字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经济运行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农业、能源、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和新型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既是数字产业化新的增长点,又是产业数字化新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是我第七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相关建议,此次我的建议聚焦在工业数据应用方面。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性、革命性工程,作为企业界代表,我们将不断创新,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助力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随着数字生产力快速发展,不断引领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变革调整。近年来,国家和市场主体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示范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
“继元宇宙、数字藏品、Web3.0之后,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及其可能引发的产业变革、社会变革成为近期刷屏的热点话题。”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的投资热点不断变化,一些初期被看好的技术和产品在落地实践中遇到困难,没有变成有效的产业支撑,很大程度上在于应用场景模糊,不聚焦或者开放度有限,在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闭环。
陈端表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是令人振奋的普惠性利好。对于市场主体而言,针对社会和民生痛点,解决真需求、迫切需求,用数字技术优化场景,推进产品迭代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与数字中国大趋势同频共振。”
养老金第三支柱
扩大资金来源、完善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加快推进。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截至2022年底,我国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为1954万,缴费人数为613万,总缴费金额达142亿元。
“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实现良好开局,下一步可考虑加大覆盖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仅对收入超过个税起征点的人群有激励作用,未来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做法,给低收入及三孩以上家庭发放补贴,引导更多人参与。也可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转移支付渠道,扩大个人养老金的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积极发展针对普通百姓的财富管理,在国家责任与用人单位责任之外打造一个全新的国家养老大基金机制,兼为一个崭新的资本市场的流量入口。
金李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人口灵活就业或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工作。由于未达到规模经济,这类单位对财务规划并不擅长,在企业层面开展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等财务规划的能力有限。这导致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及个体户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未来的养老保障存在缺陷。
因此,金李建议,大力发展国家级养老基金,所有雇主(包括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个体户等)都为被雇佣者提供一个选项:比如被雇佣者可取出8%的收入,雇主配比4%,一起交给国家的养老大基金统一管理。
“可在国家大基金层面设置若干适当选项:提供若干种比较标准化的场景,做成若干个固定搭配的定投模式;同时也提供多种基本底层产品,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资源情况和风险偏好灵活选择,在底层资产之间自由配比。”金李说。
金李认为,未来,多种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只由财政出资)等可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择优进入国家大基金白名单。其提供的产品既可作为国家大基金底层产品,也可成为国家大基金层面若干定投模式中的组成部分。
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
经济稳健复苏将成有力支撑
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今年1月份,人民币延续了去年11月份以来的升值势头,2月份有所回调。截至2月27日,2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贬1968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就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内部看,去年11月份到今年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3升到6.7附近,不到3个月时间升值约8%,表明前期的利好预期已经被充分消化,近期则进入了政策和数据的“真空期”;从外部看,美国近期披露的1月份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其通胀回落速度放缓。投资者认为无论是终点利率还是紧缩时间都会超乎预计,对美联储紧缩预期重新定价,从而带动美元汇率反弹,美股亦有调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减弱。
展望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管涛认为,今年人民币的强弱并不取决于中美利差,也不取决于美元涨跌,而是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币汇率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稳定’并不等同于‘固定’,人民币汇率一定是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而需要强化风险中性意识,加强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管理。”管涛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轮汇率回调主要是受外部市场变化影响。尽管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但调整仍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之内。考虑到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经济下行放缓但方向不改,预计美元指数本轮反弹很难达到去年高点,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更多集中在短期。在市场预期和经济数据之间的偏差逐渐被市场消化后,市场波动将逐渐回归理性区间。更为关键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复苏保持稳健态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和投资预期逐渐改善,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
房企融资改善
促行业向新模式平稳过渡
“第一支箭”“第二支箭”为房企盘活存量、增加“保交付”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支箭”又有新动作:2023年2月20日,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以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
“房地产及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可达14%左右。”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房地产行业要实现更好发展,一方面要控制融资总规模,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结构。
同时,由于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传统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已无法持续,向新发展模式过渡势在必行。
在陈晟看来,通过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是行业新旧模式转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此外,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扩大到商业不动产领域,为商业地产投资者及所有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融资工具,有助于行业良性循环。”
在行业复苏背景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将有助于房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负债结构。刘水补充说,大多数房企都拥有大量的商业地产存量或开发在售项目,引进私募基金将有助于盘活前述资产、加快回款、增强现金流能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纾困。
刘水称,房地产行业回暖,将改善市场预期及房企信贷环境,降低房企发债成本,相关债券价格或将有所回升。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有助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进而提振资本市场,平稳资产价格。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房地产行业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之间的反馈联动,可以促使市场更加有效地反映房地产企业风险和价值,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服务贸易升级
培育龙头企业、放大平台效应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旅行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分别增长8.4%和7.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由2021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9位,首次进入服务贸易发展全球十强之列。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表示,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际旅游业的复苏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或给服务外包等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希肯文化董事长安庭表示,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以及数字技术发展,为服务贸易带来更大空间,也将催生更多创新模式。以文化产业为例,现阶段,中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正在加速走向全球。对于企业而言,要抓住数字技术创造的新领域、新模式,创新“走出去”载体,实现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
商务部近日表示,将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出台自贸区版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扩展至11个城市;28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已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具备借鉴推广价值的案例做法。
“这些都为下一阶段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本华表示,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加之CPTPP、DEPA等对数字贸易规则的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大有可为。